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近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淮安区支行凭借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与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30分钟内成功拦截一笔涉企“洗钱”风险资金,为企业避免了324万元经济损失。事后,淮安市淮安区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及副局长、政委等领导专程赴支行,为该行工作人员颁发淮安市淮安区“见义勇为”奖,表彰其在风险处置中的专业担当与快速反应。
此次风险处置的起点,源于一通企业业务咨询电话。当日,该行工作人员接到某企业来电时,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风控模型同步触发风险预警。沟通中,她发现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账户资金用途的表述模糊不清,且关键信息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结合风控模型提示的异常特征,迅速判断该企业极有可能被诈骗分子诱导,面临被利用为“洗钱”工具的风险。考虑到涉事资金规模大、风险传导速度快,该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启动支行反诈应急处置流程:一方面,在淮安区反诈中心警银联动专项工作群实时上报线索,详细同步企业沟通情况与风控预警信息;另一方面,立即向总行反洗钱管理岗位汇报,确保风险处置全程衔接顺畅。
淮安区反诈中心收到线索后,依托与支行长期建立的快速响应机制,仅用3分钟便完成风险情况核查;随后,警银双方按照既定协同流程,同步对涉事企业账户采取保护性支付措施,有效阻断资金流转。从风险识别、线索上报,到账户核查与资金管控,全流程仅耗时30分钟,成功守住企业“钱袋子”。
此次涉企“洗钱”风险的高效处置,并非偶然,而是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淮安区支行与淮安区政府、公安机关长期深化协同联动的必然结果。此前,双方已在金融风险防控、反诈宣传教育、应急事件处置等领域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动工作会议、共享风险数据信息、开展联合应急演练等方式,不断优化警银协同响应流程,为此次快速处置奠定坚实基础。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协同联动深度:一方面,持续优化风控模型,提升对涉诈、涉洗等风险的识别精准度与预警时效性;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员工反诈与反洗钱专业能力培训,打造兼具风险敏感度与处置执行力的专业队伍,持续筑牢区域金融安全防线。目前,该案例已作为淮安区反诈工作典型案例,向上级省、市相关部门报送,为区域金融风险防控实践提供参考范本。
 
					
				










